首页>热点 > 创新论坛 > > 正文

南昌高新区建设发展科技产业新城模式研究

2018-02-06 11:48:4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周文华 李志恒 评论:0
导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新城建设,这是高新区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新城建设,这是高新区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内涵和主要发展方向入手,系统描述了南昌高新区科技产业新城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南昌高新区科技产业新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特色与不足,客观比较了当前几种科技产业新城融合发展模式,阐述了高新区新城融合的几点建议,提出了高新区未来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努力方向。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科技、产业与城市是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科技产业新城融合对新城、新区及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单纯的工业园区和单一的人居城区,都无法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新兴产业运行的高效和低成本,只有产业体系和城市综合功能的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一、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内涵。所谓科技产业新城融合,是指发展科学技术与创新产业,将产业与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建设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生态环境为依托、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相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科技引领产业发展,达成规模经济;城市承载产业空间,带动产业升级;产业驱动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科技、产业和城市互惠互利、协同发展。

  科技产业新城融合可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科技成果、产业园区与城市的融合;中观层面,关注科研、生产和生活功能的融合;微观层面,关注城市或产业中的个体,人与环境的融合。在科技产业新城融合进程中,第一要素是人,无论是产业的崛起还是城市的兴起,都需要吸引和聚集高素质的人才。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新城建设,充分考虑人的发展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主要方向。科技产业新城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生态宜居、配套完善等内容。

  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是高新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支撑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园区产业发展与转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科技人才汇聚、科研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发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四大方面,其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等主体而存在,是科学、技术、管理和体制诸多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探索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是各高新区面临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无疑对提升高新区整体竞争力、推动科技产业新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方面,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厂商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标志,也是科技产业新城发展的有效模式。产业集群强调集群内企业及相关机构必须形成协同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互动式学习、技术扩散,也有利于形成竞争合作互补关系和创新。

  配套完善方面,科技产业新城建设的宗旨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发展良好的科技产业新城必然向着配套完善方向发展,其具体包括城市居住配套、生活设施配套、交通设施配套、产业政策配套以及各种服务配套等。

  生态宜居方面,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在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涌现出诸多的问题。“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已然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从而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南昌高新区在科技产业新城融合方面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揽,突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产,深入推进产业、科技、生态、城市“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带动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区、绿色崛起的样板先行区和全国一流的生态科技新城。

  一、以前瞻理念为引领,精心做好产城融合规划。高新区既是工业园区,又是城市新区。如果还是走传统工业区发展模式,便会陷入“有产无城”的畸形发展,如果只是单纯地建设一座以居住为主的新城,导致“有城无产”,便偏离了高新区的主业和定位。为此,南昌高新区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园区的规划理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确立了产业、科技、生态、城市“四位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并精心做好整体规划。

  一方面,从空间形态入手,制定科学的空间规划。对瑶湖生态科技新城进行概念性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第一层规划为环湖生态景观及休闲区;第二层为近湖区域,重点布局研发、总部及适量生活配套设施;第三层为远湖区域,规划为居住、商业服务设施,如高知人才公寓、商业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等;第四层为外围区域,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了以瑶湖为中心的圈层式产业新城空间形态,形成了以瑶湖为中心,研发机构、企业总部、公建配套、产业园逐层排列的发展布局。

  另一方面,从产业形态入手,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实际,确立了“53353”的“十三五”发展目标,即园区营业总收入5000亿元,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千亿产业,航空、智能装备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500亿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推动园区综合排名进入国家高新区前30位。针对重点发展产业,制定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规划与园区空间布局紧密结合,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产业链条,列出各产业链重点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突出可操作性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作用,形成了布局相对集中和较为科学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二、以产兴城,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重点发展产业,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和高价值环节,通过建链、补链、强链,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前端升级。

  一是以航空城建设为契机,全面布局发展航空产业。总投资30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城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北区已建成并完成搬迁投产,南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洪都航空承接的C919大飞机前机身和中后机身已率先交付。引进落户了华夏九州通航、幸福航空水上飞机、冠一通航GA20整机制造及研发、鸿鹄航空AC500整机及制造等10多个通航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大飞机制造研发为主要支撑、航空航天科研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为补充的发展格局。2016年,航空产业实现收入73.85亿元。

  二是以“南昌光谷”建设为契机,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晶能光电、中节能晶和照明与南昌大学联合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成功开辟了全球第三条LED技术路线,荣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晶能光电、联创光电为龙头的LED产业已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制造到封装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方面,成功引进了国内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排名前五的华勤通讯、闻泰科技、与德通讯、龙旗科技等。同时,欧菲生物识别、联创电子、联思触控、业际光电、东海蓝玉等骨干企业集聚快速发展,覆盖触控显示、摄像头、指纹识别、IC设计制造等手机配件,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2016年,南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30.3%;2017年有望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三是以中成药和医药研发为突破,不断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南昌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第二家“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先后有江中药业、济民可信、汇仁药业、仁和药业等国内著名企业落户入驻,引进了梅里亚等国际知名企业。正在建设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首批项目中科院九峰医疗、南昌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室已建成,尚华医药科创中心竣工运营。已经形成了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16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收入466亿元。

  四是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方向,逐步健全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推进铜、钨、稀土等有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建设了江铜高科技产业园区,落户了江铜铜管、耶兹铜箔、铜板带、漆包线等项目,建设了百利精密、江钨浩运储氢合金粉,以及纳米克半导体发电材料、先材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方大新型铝材等项目,2016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0亿元。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迅猛发展。打造了浙江大学科技园、昌大瑞丰产业园、中兴产业园、电力设计院软件园区等多个产业园,汇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微软、贝塔斯曼欧唯特及我国台湾地区知名企业英华达和国内软件百强东软集团、大唐电信等信息技术行业巨头先后落户,金格科技、思创科技、博微新技术、贝谷科技、高创安邦等本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南昌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数约占南昌市总数的90%、江西省的85%,总营业收入146亿元。

  六是以智能制造为起点,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快速扬帆起航。省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已获批,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械臂、工业和服务型机器人等,集聚了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公司、日月明测控科技、宝群电子智能机械臂、战斧消防机器人等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积极推进海创智库工研院、贝谷环境检测设备、海博瑞德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一批智能装备制造及新能源项目的建设。

  三、以城聚产,城市建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南昌高新区秉承“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相得益彰”的理念,不断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始终坚持“绿色招商”,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南昌高新区北临赣江,西接青山湖,内有4平方公里水域的艾溪湖、外有20平方公里水域的瑶湖,充分利用“一江相邻、三湖(另一湖为南塘湖)相间”的独特生态优势,建设了2600亩艾溪湖湿地公园,打造了15公里长的江西省第一条示范性样板绿道——环艾溪湖绿道。围绕20平方公里水面的瑶湖,高起点建设了18平方公里的瑶湖郊野森林公园,营造生态、舒朗、大气的城市东大门形象。2017年,南昌高新区重点打造鱼尾洲湿地公园,实施推进瑶湖、艾溪湖、南塘湖“三湖”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沿湖一片绿,环湖一片景”。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先后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

  二是扎实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布局完善现代交通网络,高新大道、紫阳大道、昌东大道、天祥大道、富大有路等区内重点主干道已与南昌市中心城区主干路网实现无缝衔接,并与周边城际高速公路出入口实现完美连通,瑶北互通立交和麻丘互通立交的建成大大缓减了城市客运、货运交通快速出城的压力。据统计,建区以来共完成市政道路建设240公里,其中近几年建设道路总长100公里。结合轨道交通1、3、4号线的规划建设,沿轨道线周边用地采用TOD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沿轨道线及站点周边规划布局总部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项目用地。同时,坚持扩能力与改管网并重,城市要素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充分利用临湖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设了昌东大道和紫阳大道总部经济带,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前来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大型城市综合体,云中城、中节能江西区域总部等10余栋大楼建成,总建筑面积逾160万平方米,建设了南昌人才大厦、航天云网、洲际华邑酒店、绿地铂骊酒店等重特大项目,引进了新城吾悦、酷加天虹、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金融机构,一批名院名校名社区正在加速推进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速推进,为创新创业营造了一流的硬件环境。

  南昌高新区科技产业新城建设短板待补

  南昌高新区因势利导,围绕湖泊建设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候鸟天堂,耗巨资打造了占地3000亩的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及18平方公里的环瑶湖生态景观带。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核心,不断吸引新型产业业态。南昌高新区从新型产业形态入手,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全面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带动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区、绿色崛起的样板先行区和全国一流的生态科技新城。南昌高新区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呵护,加快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南昌高新区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工作尚有不少可以改善之处。

  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偏低,经济总量与中部地区其他先进园区相比,差距较大。

  二、产业层次不高。现代创新型产业体系尚不完善,主导产业实力不强,缺乏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引爆式”项目,特色优势产业还未具规模,集聚效应还未体现。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投入偏低,创新型人才队伍薄弱,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足,园区252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85家建立了研发平台,园区“高”“新”特色不强。

  四、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推动科技产业新城建设的配套资源还处于待完善阶段,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够,公共交通设施不够便利,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度不够,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有156家国家高新区。在这些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有部分高新区科技产业新城融合做得较好,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群模式、广州高新区“五园一岛”的联合治理模式、四川天府新区功能区域模式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认真观察与分析后,南昌高新区总结了三大经验。

  一、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聚集着众多的技术创新企业、拥有完备的人才科研体系以及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这些因素之间经过相互选择、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良性化运作组织,充分发挥多个创业资本对多个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性“孵化器”作用。鉴于此,南昌高新区将在科技产业新城融合过程中加大在教育和科研上的投入,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创业资本与高科技成果结合;增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流动建设,增强创新能力。

  二、完善管理,精心服务。广州高新区“五园一岛”的联合治理模式,推动了各部门之间围绕创新目标的协同政策创新与制度改革,有效地整合和协调相关资源,促进了创新发展。鉴于此,南昌高新区将在管理上尽量减少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创业资本运作的行政性干预;服务上要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精简效能的服务模式,要完善“一站式”服务集中管理模式,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限时承诺服务,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园区建设与发展。

  三、科学规划,功能细分。四川天府新区区域功能模式在各功能区域内部完整涵盖生产、生产服务、生活、生活服务等城市功能,使新城融合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鉴于此,南昌高新区应根据区域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行政功能、交通功能等合理地做好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区域各项功能,将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科技产业新城。

  南昌高新区科技产业新城融合的努力方向

  根据规划,未来3-5年,南昌高新区将从六大方面推动科技产业新城融合进程。

  一是快速壮大产业集群。贯彻落实“一核两重”的战略思路,围绕“53353”的“十三五”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强攻产业、决战工业不动摇,将发展要素全方位向产业尤其是工业倾斜,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做优生物医药产业、做大新材料产业、做精航空产业、做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专智能制造及新能源产业。

  二是创新发展新经济。抢抓机遇,主动关注、布局和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新经济成为园区下一步发展的新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壮大,重点布局工业设计、中介服务、现代金融、检验检测认证等项目,依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打造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吸引法律、财会、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聚集落户,引进电子商务、投资基金等发展平台。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大力推进产能分享、科研分享、数据分享等生产性分享经济发展。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充分运用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重点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宝群电子、战斧消防机器人等项目建设,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三是细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促进“多规合一”,按照科技、产业、生态、城市“四位一体”发展理念,统筹空间、规模、产业布局,做优建成区、完善在建区、兼顾农村区域。完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高铁南昌东站、地铁线路站点、高架快速路、高速外环线、艾溪湖隧道、瑶湖机场等项目的布局和建设,推进路网、管网、电网与市政府重大基础设施的融合。切实抓好高新区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扎实推进航空城防洪排涝工程、湖西片区积水改造项目,有效根治城市积涝等问题。

  四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高标准推进艾溪湖湿地公园提升改造工程,继续完善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一、二期,尽快启动三期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瑶湖航空主题公园;抓好鱼尾洲湿地公园、南塘湖公园、中湖子湿地公园等三大公园建设。重点建设环瑶湖和南塘湖道路系统、航空城生活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大学生创业周边道路等工程项目,优化艾溪湖片区、完善南塘湖片区、布局大瑶湖片区。推进十余条道路绿化工程,实现主要道路沿线一片绿。推进“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修复水生态的目标,力争5年内实现“三湖”达到三类水质的目标。

  五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实施城市管理“路长制”和网格化管理,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向基层延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以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新一轮复检为契机,以101智慧大厦智慧监控平台为支撑,以高创安邦、欧菲智慧等企业为龙头,推进智慧安防、智慧城管、智慧管网等智慧城市项目,着力打造江西省智慧城市样板。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深化平安高新建设,全力推动“两提升”工作,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六是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切实抓好民生实事“十大工程”。抓好学校、医院项目建设,力争3-5年内实现社区和村级文体活动室全覆盖。积极推进一批水利防洪项目,启动智能防洪工程建设。改造提升滁槎老街,推进麻丘特色小镇建设,建设火炬二路、中兴街等特色商业街区。着力推进老居民点环境改造,探索农村清洁工程社会服务化管理。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原则,坚持新增财力继续向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重点实施好民生保障工程。

  (作者单位:南昌高新区管委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