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创新论坛 > > 正文

徐井宏:打造一流学府的世界级产业航母

访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
2015-08-24 16:04:38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邓淑华 评论:0
导语:  “大学应该更多地为科技创新做贡献。在这方面,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做得最好,一个是斯坦福,一个是清华科技园。”这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对清华科技园的评价。

  “大学应该更多地为科技创新做贡献。在这方面,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做得最好,一个是斯坦福,一个是清华科技园。”这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对清华科技园的评价。

  事实上,拥有良好口碑的清华科技园只是清华大学产业航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冰山重要一角。

  近年来,清华产业依托清华控股进行总体规划布局,通过“孵化、投资、运营”三条线有机组合、协调发展,布局了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在线教育六大群组,构建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反哺支持学校建设、助推创新创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揭秘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清华发展模式和宏伟蓝图,近日,记者对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进行了专访。

  高校产业是中国独有的创新产物

  记者:你最早是怎么与清华控股结缘的,在同一份事业上坚持这么久的动力是什么?

  徐井宏:我到目前为止,一共呆了两个地方。17岁前,我生活在老家黑龙江省兰西县的一个小镇。17岁后,我来到清华大学读大学。35年来,我基本一直在清华大学读书和工作,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和清华产业结缘是我十几年前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之前我在清华大学很多岗位任过职,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行政事务处处长等职,1997年任清华大学副总务长,继续推动学校基础建设和为教学科研服务。1998年,我被调任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指挥部任基建办主任。在那的一年多时间里,我觉得清华大学这片热土是我热爱的,我还是愿意回到清华。那时恰逢清华大学要组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公司,1999年下半年我参与筹建该公司,并成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和首任总裁。

  现在回过头来看,清华产业是一项特别适合我的工作,非常符合我对生命的认识。该平台通过企业成长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创新创业,还能为大学发展提供很多支持。刚才你提到坚持,其实没有坚持。我一直是极度快乐和幸福地在清华产业度过了这十几年工作生涯,我非常热爱这项事业。

  记者:在不同阶段,你对清华产业乃至高校产业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徐井宏:高校校办产业是中国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没有一家像清华控股这样的企业。美国硅谷和斯坦福大学是并生并存的,有人评价“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可是在斯坦福大学也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可以说,高校产业是真正属于中国独有的创新产物。

  在近30年时间里,中国高校产业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梳理、不断规划的过程中发展前行。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大概有400多家高校产业进入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

  清华控股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理念与对未来前景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今,清华控股已经成为资产超过千亿元规模的公司,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布局都在变。但无论怎么变,它作为高校产业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创新创业、反哺大学教学科研的内在本质没有变。

  记者:高校办产业有许多天然优势,那么反过来是否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清华控股是如何突破这些局限性的?

  徐井宏:在历史上肯定是有过很多局限性。所以高校产业包括清华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特别是2000年前后,中国高校产业包括清华产业都遇到了一些困难,社会各界也对高校产业有很多不同认识。

  我来到清华控股时提出过一个观点:企业是企业家的事业、教育是教育家的事业、科学是科学家的事业。清华产业未来各条战线的领军人物都应该是企业家,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干部。也许他是一个全才,但是他在办企业时必须全心全意。由此,我们提出清华控股要真正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也感受到清华大学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它不仅讲求实事求是,而且非常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前瞻性。

  具体应该怎么突破局限性?我们这支团队提出清华产业12个字的行为准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承担责任,三是与时俱进。困难总是有、问题总是有、障碍总是有,但是你如果用这12个字作为行为准则,就有可能突破它,冲出一条更好的道路。

  记者:在探索中国独有的高校产业发展路径时,清华产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事件?战略布局有哪些调整与变化?

  徐井宏:伴随中国高校产业的发展,清华产业也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大概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2年,这是摸索和起步阶段。当时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体系,全国还处于物资短缺阶段。当时清华大学一些教授把自己的技术变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1988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家综合型科技企业——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这是紫光集团的前身。

  第二阶段是1993-2002年,清华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我们把它称之为初步成型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清华产业的一些子公司开始有商号。1993年,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更名为清华大学紫光集团总公司。在此期间清华产业拥有了同方股份、紫光股份、诚志股份3家A板上市公司。在资本推动下,清华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3-2012年,这是规范与整合阶段。由于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物资从短缺走向丰富,大学教授创办的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冲击,整个高校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国务院决定以清华、北大两家为试点,实现经营性资产和学校的分离。2003年,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从此,清华产业的所有经营、法律问题都由清华控股承担全部责任。该公司对清华大学的科技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和调整。

  2000年前后,清华产业曾出现过200多家二级公司,那些公司还衍生多家子公司。经过整合,2012年清华控股二级公司只有63家,如今只剩20多家。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减少为个位数。这一阶段,清华产业有的公司倒闭了,但有的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好,清华控股总体规模也从不到100亿元发展到2011年年底的580亿元。

  第四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当时我被任命为清华控股董事长,清华控股的新团队也组建成立。我们提出,要定义好清华产业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坐标体系中的位置。2012年年底,清华产业制定了十年规划,提出了5个目标:一是高校产业的中国引领者和全球典范,二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标杆,三是创新型企业孵化、投资和运营的巨人,四是成为清华大学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五是成为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最佳选择。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记者:清华控股旗下企业众多,具体是如何布局的?

  徐井宏:清华控股目前形成了六大业务群组并行的产业布局,它们分别是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在线教育六大群组。这些群组并不是特指哪一家公司,各群组之间相互独立而有关联。

  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群组的典型代表是同方股份。除了大家看到的同方笔记本、同方电脑以及E人E本等外,现实生活中机场、海关、地铁等地都用到了同方威视的系列安全产品。此外,同方股份通过转化、孵化、并购重组、参股金融等方式,已从传统的电子设备终端提供商转型为以互联网服务与终端、公共安全、智慧城市、节能环保等产业链为核心,拥有全方位孵化培育创新创业企业能力的企业。

  科技产业群组目前主要规划和推动3个领域:一是集成电路和互联网解决方案领域,主要代表企业是紫光集团,它先后并购了展讯、锐迪科,通过与惠普合作成为“新华三”的控股股东。二是能源环保,包括桑德环境、中核能源、南京惠生等。三是生命健康领域。清华控股已经建立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并拥有诚志股份、博奥生物、紫光古汉这样的企业。

  创新服务群组主要有三条主线:一是科技园区。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学科技园,空间网络遍布世界各地。二是创新服务体系。清控科创管理运营了中关村创业大街,打造了小样社区,推出了“清青创”创业服务品牌等。其实我们不仅在帮助创业,也帮助多个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创新。三是技术转移。未来我们将建立中国第一支技术转移基金。

  第四个群组是科技金融。这是清华控股在2012年之前几乎没有涉及的领域。时代发展到今天,产融互动已经是大型企业必由之路。清华控股明确提出八字宗旨,即“实业为本、金融为用”,并主要涉足3个领域:一是基金业务。目前清华控股母基金规模达20亿元,带动200亿元基金,投资超过200个项目。清华控股规划未来3年内母基金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二是牌照金融领域。三是互联网金融。

  第五个群组是文化创意产业。这里包括3方面:一个是设计咨询。我们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学院、美术学院、土木学院、水利学院等学院,在整合清华产业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清控人居集团。二是出版传媒。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方知网、中文在线等。三是文化艺术。未来,清华控股希望把人文和科技连接起来,营造清华产业的文化氛围。

  最后一个群组是在线教育。这可能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清华大学加入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后,由慕华教育公司运营“学堂在线”平台。目前“学堂在线”已被评为全球3大最好的MOOC品牌之一。慕华教育还努力探索并建立基于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移动网络等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高等教育传授方式和学习机制。

  在清华控股的体制、机制、模式推动下,这六大群组中的任何一个都将不断生长、繁衍新的业务,不断为自身发展增添新动力。

  记者:在和清华控股旗下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它们都有自己的产业生态观。清华控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思路与模式是什么?

  徐井宏:这是一个呼唤、青睐和成就具有生态思维的企业家的新时代,当代卓越的企业家无一例外构建了其企业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本身具备自成长、自连接、自繁衍的功能,从而带动生态系统近永动式地成长。清华控股在六大业务群组的基础上做广泛连接,打造一个不断进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目前,我们正在按照4条路径推动。

  一是创新迭代。多年来,清华控股根据时代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演变,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连接方式创新。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清华控股不仅在混合制经济发展、业务授权体系发展方面,而且在监督管控模式、考核激励模式方面都有创新,从而产生了很多新活力。如果从技术角度来讲,企业可以分三类:重技术、轻技术和微技术。清华控股首先称自己为重技术型企业,希望在先进制造、集成电路、能源环保、生命健康等方面不断创新,打造多家行业领军企业。

  二是竞合发展。随着全球化与专业分工日益深化,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是大势所趋。清华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团与惠普就是一次完美合作。惠普的优势和我们的优势组合将推动“新华三”成为一个比过去更加卓越的企业。未来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和更多优秀企业合作,与大家实现共赢。

  三是产融互动。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清华控股也在基金业务、牌照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深耕,实现产融互动。

  四是跨界融合。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征是科学技术在以爆炸式速度发展。现在,我童年时代科幻电影里的事情几乎全部都变成了现实,相信未来还有许多我们不能想象的事情将被科技发展演变为现实。未来,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标准化生产将面临着巨大挑战,跨界融合将越来越多。清华控股打造六大群组也是希望能够促进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创造出新的东西。

  总而言之,清华控股整个布局很清晰,发展路径也很清晰。未来清华控股将通过创新迭代、竞合发展、产融互动和跨界融合来推动整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发展。

  三大路径推进国际化战略

  记者:近年来清华控股在国际资本市场动作频频。清华控股国际化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徐井宏:国际化是清华控股的三大战略之一。清华控股除了推进三链融合,即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完善资本链,围绕资本链助力创新链外,还部署了三大战略:一是生态化,二是社群化,三是国际化。

  清华控股推进国际化的路径有3个:一是合作。我不愿意用“并购”这个词,这是商业词汇。我们希望未来能和更多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清华控股已经和英特尔、惠普、西班牙电信有合作,未来我们还将推动更多合作。二是在全球各地建设孵化器。目前清华控股在美国、欧洲、韩国都建立了孵化器。清华控股计划5年内在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孵化器。三是整合。通过同方威视等有国际销售的公司做一些国际市场整合。

  我们希望通过这三大路径推动清华控股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国际化公司。我知道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市场规则、文化,需要进行多层次的交流、融合、学习。

  记者:据悉,近期一些国际巨头也在联系清华控股寻求合作。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徐井宏:清华控股的国际合作主要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一个企业要达成良好合作,首先要自己强大。当你不够强大时,往往是没有人愿意和你合作的。

  我给你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我担任启迪控股总裁时,为了向国际一流科技园学习,曾经选择了两个地方去考察,一个是英国剑桥科技园,另一个是美国北卡三角园。当时我们通过很多朋友也没能联系上他们,最后是在当地清华校友的帮助下达成此行。对方勉强派出一个助理来讲解园区发展情况,整个接待过程就半个小时。

  2005年,剑桥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到清华科技园访问。当他看到清华科技园的发展情况后,当着我的面说:“你们用1/4的时间做了4倍于我们的事业。”后来,北卡三角园通过美国大使馆联系清华大学,希望和清华科技园签订一项合作协议。之前,他们的负责人并不知道我拜访过他们。回顾往事,他说:“过去50年是你们向我们学习,未来50年是我们向你们学习。”这当然是客气话。但也说明,只有当你在某个领域足够优秀,才会有同样优秀的合作伙伴。

  记者:现在世界500强公司有很多都找到你们,是什么感受?

  徐井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只有抱着完全开放的心态,才能真正持续发展下去。从清华控股的角度,我们需要向这些世界一流企业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同时,我们今天也越来越具备和世界一流企业合作的空间和能力。在和他们合作过程中,我们也能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记者:清华控股已逐渐成为高校产业的中国引领者和全球典范。居安思危,你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政策环境方面有哪些诉求?

  徐井宏: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是靠政策支持才能得到发展,那么这家企业就没有真正的前景。它一定要在市场中打拼,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一个企业家的视角,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中国下一步能够让整个市场秩序更健全、更公平,真正实现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清华产业在一个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觉得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希望清华控股在真正的公平竞争中创造辉煌。另外就是法制建设。我希望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让企业家们真正有法可依。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还存在许多为企业发展设置种种障碍和不利因素的情况,很多企业家还不敢做绝对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事情。

  失败的企业都有共性可寻,但是成功的企业尤其是伟大的企业家都是充满个性。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两人的性格、管理方式甚至社交方式都有本质差异,但是不妨碍他们两人都创办出伟大的企业;马云和马化腾,一个演讲能力很强,一个愿意安安静静地琢磨自己的事,两人性格和技术路线都有很大差异,但他们最后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所以我相信,在中国既要重视整体市场和法制环境建设,也要逐步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的文化氛围。如果中国在下一步经济发展阶段能够更好地尊重企业家,为企业家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条件和环境,这样的中国会更有希望。

  采访手记

  卓越背后的家国情怀

  采访中,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讲述了一座雕塑的故事。

  在清华科技园中心广场,有一个“对撞牛”的雕塑作品。有感于李政道相对性离子碰撞原理,著名书画家李可染创作了名为《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的画作。在李可染夫人邹佩珠亲自指导策划的雕塑模型基础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该雕塑具体落成,并在对撞铜牛基座上刻下“天道恢弘、物各其极、宇宙列张、阴阳交徙”这几个字。

  “这恰恰符合我们的创新理念。所谓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碰撞,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徐井宏说。

  而在清华产业的萌芽、起步、发展、壮大历程中,创新更是如影随形。从初期的率全国之先建立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高校综合型科技企业——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到规范与整合期建立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并推行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到如今通过“孵化、投资、运营”三条线有机组合,构建六大群组,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清华产业每一步都走在行业前列。

  在清华控股六大产业群组里,这些企业不仅大胆探索、坚持创新,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领先企业,而且都构建了自己所在领域一整套具备自成长、自连接、自繁衍功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国家战略的实施。

  缘何他们会走出一条如此各具特色却又有着内在相似逻辑的路径?为寻找答案,记者也先后采访了清华控股旗下多位企业家和高管们,期待深入了解清华控股旗下各个产业的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

  一个多月来,个人向社会捐赠6亿元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从事过多种工作并游刃有余的清华控股副总裁李中祥,有国内最年轻上市公司副总裁之称并“二次创业”挂牌新三板的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力推在线教育推动我国教育革命的聂风华,在孵化器领域贡献较大的启迪控股副总裁张金生,参与北京申冬奥在洛桑与吉隆坡陈述的“三清”学者张利,专注于“园区+街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的清控科创总裁程方,帮助大学生圆创业梦的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这些性格鲜明、个性迥异的企业家和高管们,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被问及发展理念时,他们纷纷提到,他们相信“天道酬善、 天道酬智、天道酬勤”。“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一番事业,他们都有一份伟大的家国情怀。”李中祥如是说。

  “家国情怀”这四个朴素的字,瞬间击中记者的内心。或许,正是这份家国情怀,成为清华产业追求创新、创造卓越的不竭动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