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创新论坛 > > 正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评价体系探索与应用

以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为例
2017-11-27 14:08:59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解严 李吉吉 评论:0
导语: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创新评价案例的基础上,对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全面介绍,结合创新发展指标体系,在2014年和2015年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及分项指数表现情况进行年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高新区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发展活力、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市场环境以及持续提升社会支撑能力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西安高新区政策研究室 解严 李吉吉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创新评价案例的基础上,对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全面介绍,结合创新发展指标体系,在2014年和2015年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及分项指数表现情况进行年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高新区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发展活力、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市场环境以及持续提升社会支撑能力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试点园区之一;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西安高新区成为陕西自贸区面积最大的核心片区,由此拉开了西安高新区“双自联动”建设大幕。经过26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在创新资源聚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体制与政策创新等方面,在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辐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为了应对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化,在新时期自主创新示范区评价工作中先行先试,探索出一套与自创区发展导向有效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为了形成对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把握,2015年底,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合作,探索构建了“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标体系”,对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年度创新发展指数进行年度测算和监测,及时总结和纠正园区发展中的弱项和偏差,为西安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新优势。

  关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评价及相关理论综述

  一、国外创新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

  由于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用来划分我国科技园区发展水平、标识科技园区发展类型的特色概念,国外学者针对自创区的研究尚处理论空白,而关于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选取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外科技园区研究的焦点。

  1.硅谷指数。硅谷网联(Silicon Valley Network)自1995年以来,构建了一套由人力资源、创新经济、多样化社区、生活场所和地区治理等5个维度、82项指标构成的硅谷指数,该指数已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和衡量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著名指标。

  2.麻省创新经济指数。美国马萨诸塞州科技合作组织自1997年起,以创新成果产生和转化为基本视角,通过经济影响、创新过程以及创新潜力3个维度及25个二级指标,对麻省知识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转化水平进行年度数据跟踪。

  3.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STI)。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自1999年起,以年度公报的方式,通过构建“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STI)”指标体系,对OECD各成员国年度知识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数据观测。该指标体系已成为OECD成员国测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的有效工具,成为知识经济度量标准。

  4.欧洲创新记分牌(EIS)。为了更好地贯彻“里斯本战略”中建设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体,欧盟从2001年起,以“创建一个研究与创新欧洲区为基本导向”,实施欧洲创新记分牌(EIS),作为欧盟的一项评价研究与创新的政策工具,EIS通过设立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衡量和比较欧盟成员国研究与创新绩效,通过优劣势比较,帮助参评国改善创新中的薄弱环节。

  5.全球创新指数(GII)。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自2007年起,每年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通过对创新的政策环境、知识创造、企业创新、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某一经济体或国家的创新能力,由于评价对象的广泛性、指标选择的多样性,已成为快速了解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标杆性指标。

  二、国内有代表性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对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成果,从创新指标评价对象的应用层面来看,分为全域范畴评价和区域性创新指数评价两个范畴。

  1.全域范畴创新评价。所谓全域范畴创新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不加以区域和类型的区分,通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所评价年度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某一类园区进行综合评价,此类评价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制定的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制定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制定的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国创新指数(CII)等。由于所评价对象数量较多、类型和发展层次也较为丰富,因此全域范畴的创新评价在指标选取上,需要选择共性强、获取渠道权威且便捷(例如尽可能用统计指标)的量化指标,同时,还要通过使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消除不同园区发展规模上的差异性。

  2.区域范畴创新指数评价。所谓区域范畴指数评价,有别于全域范畴创新评价,区域性创新指数评价通常以综合监测和评价某一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和创新发展绩效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构建一个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指标体系,对某地区或某园区的创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总体把握。目前,此类评价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关村指数、张江创新指数、杭州创新指数、麓谷指数等,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也属于此类指数范畴。

  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的基本框架

  一、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设计的宏观视角

  1.国际化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视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助力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力的示范区域。从目前已获批自创区的定位来看(例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深圳自创区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安自创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之都”等),对自创区开展全球合作和创新资源链接,以及在全球视野下开展园区顶层实际和战略规划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融入并引领新经济新范式革命的前沿视角。互联网经济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经济关系和产业形态,互联网所产生的技术、生产和市场的新图景正在被重新谱写。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了“三期”叠加转换期,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时期,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传统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经济增长传统驱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在这一提速换挡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支柱,需要在引领经济新常态方面起到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视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区,建设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以创新创业孵化新产业、新经济,以创新催生新业态,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模式及做法,是自创区的永恒主题。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围绕“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战略定位,依托丰沛的科技资源和研发条件,积极营造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高创新发展效率和成效。

  4.创新发展能力与绩效的联动视角。与目前国内现行的创新评价指数类似,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是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范畴下,不仅是对园区创新发展能力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创新发展绩效的评价,强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联动效应。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之初,在进行指标筛选时需要兼顾指标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表达这两个方面。

  5.兼顾创新能力提升区域辐射的综合视角。随着自创区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变化,对园区边界的传统理解也发生了改变。截至目前已获批的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有6个以城市为主要载体、8个以跨区域的城市群为主体,统筹推自创区建设。由于园区与城市间的进一步融合,园区需要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具备多元城市功能的城市新区转型。为此,在园区的中长期规划中,需要将创新要素与科学的区域空间布局、生活服务环境、快速交通网络、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要素整合在一起,统筹考虑。

  6.突出区域特色的差异化视角。从已获批自创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使命上看,国家对自创区战略定位的布局强调的是,依托不同示范区在资源禀赋和立足不同发展基础上的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结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陕西省、西安市明确提出要努力将西安高新区打造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的战略使命,在设计以突出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数指标体系时,也需要凸显西安高新区的差异化特色。

  二、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强调的是指标的选取要能够科学反映创新能力中的某一个特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重点关注园区科技创新创业、新经济、新业态等各方面情况,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指标增强解释力。

  2.稳定性原则。创新能力指数指标体系是对西安高新区进行的以年度为单位的、连续的、长期监测和评价,所选取的指标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内涵、来源和计算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持年度评价的稳定和可比性。

  3.特色性原则。与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指数指标体系类似,针对西安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指标的筛选,需要与西安高新区创新工作特点、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创新政策实施的要求有效结合,需要突出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区域特色。比如,重点关注西安高新区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指标,例如半导体产业、军民融合产业等相关领域的代表性指标。

  4.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指的是,按照西安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指标体系的融入并引领新经济新范式革命的领先视角,需要重点从创新全球化趋势、新技术范式革命和产业革命,结合目前市场化机构对新经济、新业态、新行业的测度方式,创新设计出符合西安高新区新经济业态的特色指标。

  5.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强调的是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之间应当保持相互独立,避免出现指标内涵上的交织。

  三、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的六个维度

  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发展评价的变化趋势,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评价体系,重点围绕打造“全球竞争能力”的目标和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基于新格局、新范式、和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从以下六个维度进行描述。

  1.全球影响力维度。表现为在创新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开放的战略背景下,西安高新区集聚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国际竞争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体的能力,通过能够反映经济全球影响力、产业全球影响力、吸纳国际资源能力以及创新的全球影响力的总量和效益型指标进行评价。

  2.变革引领力维度。表现为在全球新经济浪潮中,西安高新区响应、创造和引领变化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能够反映组织和技术变革能力、产品和服务变革能力以及新模式变革能力的总量和效益型指标进行评价。

  3.创新驱动力维度。表现为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通过能够反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成效等方面能力的总量和效益型指标进行评价。

  4.经济成长力维度。表现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西安高新区在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效率提升、成长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成效,通过能够反映此类特征的总量和效益型指标进行评价。

  5.社会动员能力维度。表现为西安高新区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动员全社会创新要素积极参与,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过程中的成效,通过能够反映社会资本动员能力、社会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带动能力的总量和效益型指标进行评价。

  6.特色发展力维度。表现为西安高新区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优势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能够反映国家战略诉求、优势产业成长的总量和效益型指标进行评价。

  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年度测算情况

  一、西安高新区2014-2015年创新发展指数总体测算情况

  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基于上述六个维度和指标选取原则,运用综合加权的方法,以2013年标定100的指数为基期,对2014-2015年的创新发展指数进行测算。计算结果显示:2014年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值是137,2015年总指数达到159.5,比2014年增加22.5,指数增长率为16.4%。同期,西安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6.5%,2015年创新发展指数基本同步于GDP增速,反映了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整体状态与单纯的经济指标表现基本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发展指数反映的是高新区的整体表现,包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数量,而GDP更多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数量。因此,一般情况下用指数值更易于观察和判断高新区发展的真实状态。指数增长高于GDP增长表明园区发展潜在的实际实力强于单纯的经济数字,而低于GDP增长说明高新区GDP的数字表现要优于的整体创新发展的实际状态。

  二、西安高新区2014-2015年创新发展分项指数测算情况

  根据西安高新区2014-2015年创新发展指数各分项指数测算结果看,指数增幅呈现出“两高两低两平稳”的发展态势。“两高”是指变革引领力指数和社会动员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对总指数贡献最大;“两低”是指经济成长力指数、特色发展力指数增长相对缓慢,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西安高新区相关工作推进的阶段性紧密相关;“两平稳”是指全球影响力和创新驱动力指数增速平稳,表明其对高新区整体的创新发展发挥着正向推进作用。

  1.全球影响力指数。2014年,西安高新区全球影响力指数为135.4,2015年达到179.2,较2014年提高了43.8,反映出西安高新区的全球影响力在持续增强,并呈现逐年加速提升的发展趋势。

  2.变革引领力指数。2014年,西安高新区变革引领力指数为141.8,2015年达到211.6,较2014年提高了69.8。该分项指数成为6个分项指数中,增速最大的指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安高新区自身创新生态演变的加速,也体现了西安高新区在新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过程中引领新变革的能力提升。

  3.创新驱动力指数。2014年,西安高新区创新驱动力指数为153.8,2015年,达到165.5,较2014年增加了17.1,反映出西安高新区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创业活力在持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指标2015年的增长幅度有所降低,应引起一定关注和持续观测。

  4.经济成长力指数。2014年,西安高新区经济成长力指数为104.9,2015年达到121.5,较2014年增加了16.6,虽有一定增长,但增幅相较于变革引领力、全球影响力等指数变化不大,但2015年该指数增速较2014年指数增速提升明显加快,反映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西安高新区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蓄并逐渐发挥带动作用。

  5.社会动员力指数。2014年,西安高新区社会动员力指数为168.9,2015年达到197.9,较2014年增加了28,在2014年和2015年都有较大增长。反映出西安高新区对区域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逐渐增强,同时也反映了国家深化改革的举措和动员社会力量投身创新创业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6.特色发展力指数。2014年,西安高新区特色发展力指数为108.2,2015年特色发展力指数达到115.3,较2014年增加了7.1,该项指数增幅较小,与西安高新区当前正处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部署推进阶段和国际经济低迷导致国际贸易收紧的现状,基本一致。

  基于创新发展指数年度测算情况的政策建议

  一、西安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整体发展态势

  基于2014-2015年创新发展指数测算情况看,综合指数的不断提升,反映出西安高新区创新生态的持续改善,尤其是变革引领力指数的大幅提升反映了园区创新生态变革的速度在加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创新生态竞争力的提升速度都在加快,由于缺乏横向可比较的数据,尚不能对西安高新区创新生态竞争力的状况做量化的判断。但从外部环境、媒体关注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西安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指数值和发展速度在目前国内一流园区中的表现并不一定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力和经济成长力方面,改善和提升的步伐都需要加快。

  二、基于创新发展指数年度测算情况的政策建议

  1.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补齐发展短板。从反映创新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专利的国际化程度”“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独角兽企业”等指标表现上看,分值较低,反映出目前西安高新区在创新绩效和创新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西安高新区需要充分利用和激活园区的人才和国家科技资源等内在优势资源,结合新时期众创平台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新的发展方向,加大政策引导和推进力度,争取后发先至,在园区的创新创业水平和能力方面有新的提升,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如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一院一所模式),争取复制一批科技资源改革先行先试经验。

  2.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发展活力。从分项指数表现上看,目前西安高新区在“人均增加值”“经认定高技术企业的数量”“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比”等指标表现较好,反映出西安高新区制造业板块的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高新区传统制造业、园区产业的成长性和新经济成份发展较慢,这些短板在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比、上市企业数量、当年高成长企业数、新创办科技企业数等指标上也都有一定程度地体现。下一步,西安高新区需要在响应产业变革和寻求新经济增长方面,重点关注平台型企业、互联网+经济、智慧经济的技术和产业以及新型服务经济。改变以往单纯的招商引资模式,而更多地在链接资源和激活内生动力方面配置优质资源,拓展园区经济的新空间,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3.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市场环境。从西安高新区总体市场环境而言,与国家中心城市和沿海城市相比处于劣势。但互联网的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举措,都为西安高新区的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西安高新区需要抢抓机遇,依托互联网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的商品、期货、技术、产权乃至货币等交易平台,发展面向“一带一路”的仓储和物流,促进和繁荣线下和线上跨国电商的融合发展。

  4.持续提升社会支撑能力。由于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西安高新区具有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社会的底层基础优势,但从对创新支撑的社会角度观测,与其他园区相比,西安高新区在知识交流网络、创业和投资的人脉网络、助推创新创业的集成服务网络等方面都缺乏突出的表现,从而也影响了园区的开放凝聚力和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着力抓好增进创新资源和激发创新活力两个基本着眼点。借鉴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新区崛起的经验,在发展园区内部的投资人网络、搭建创业者联盟和联谊组织、举办创业大赛和丰富新技术、新经济路演等活动、以及支持和鼓励论坛交流等方面加大力度。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