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连接缺国产利器,海底观测网傍人篱壁
除了船舶、遥感卫星,海底观测网已成为第三种海洋观测平台——通过它,人类可以深入到水下观测和认识海洋。柔性射频滤波器让手机“能屈能伸”
记者1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庞慰团队在柔性电子设备实现高速无线通讯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柔性射频滤波器,可直接应用于柔性电子无线射频通讯。未来有望让智能手机真正实现“能屈能伸”,随意折叠。“创生之柱”内磁场首现 或揭示恒星形成奥秘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首次发现并绘制出太空中最著名的天体结构之一——“创生之柱”内极其微弱的磁场。这一研究有助于解释恒星如何形成,并揭示“创生之柱”背后的奥秘。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
这种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少了它,你正盯着的液晶屏幕将无法生产。我首次实现容忍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实验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实验研究了一种量子计算模型玻色采样对光子损失的鲁棒性,证明容忍一定数目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可以带来采样率的有效提升。该研究成果为通过玻色采样实现量子霸权开辟了一条高效的途径。薄如纸片的玻璃这样造
超薄玻璃又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核心材料,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基础材料。玻璃越薄,透光性能就会越好,柔韧性好,重量也会随之减轻。但是玻璃太薄会易碎,让玻璃不但薄,还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是个世界难题。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诞生
记者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刊物《科学》上全文发表。我国低功耗彩色电子纸研发取得突破
由中山大学和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的国家863柔性彩色电子纸项目,日前顺利通过了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验收,我国自主研发的低功耗、高性能、可量产的彩色电子纸显示屏取得了核心技术的突破。3D打印钛合金耳内式助听器技术亮相
全球最广泛的听力解决方案供应商瑞士索诺瓦集团旗下峰力近日在2018北京国际听力大会上推出了最新的听力技术,3D打印钛合金钛斗系列助听器。该技术与钛金属的各项优点融为一体,不但使助听器更加轻韧坚固,而且大大提高了适配率,成为史上最小的定制助听器。我们的蛋白质3D高清照片仰赖舶来的透射式电镜
5月2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张森森的蛋白样品9时准时在液氮环境下进入冷冻电镜。几天后,埃(10-10)级精度的蛋白质“高清3D彩照”将出炉。研究人员可以“直视”单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并解出生命运转机理。新技术让隧道工程“省出”5个月
日前,蒙华铁路大中山隧道提前5个月顺利贯通。这为后期施工及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5个月是技术“省出来”的。航天科工对外共享环境模拟装置
近日,一家航天企业来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以下简称203所),借助航天器组件热真空环境模拟装置,开展了电池板在真空环境下的模拟检测。这次实验让该企业技术人员连赞“实用、方便”。日科学家预言存在双重子态粒子ΩΩ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24日发布公告称,该研究所与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在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粒子——双重子态粒子ΩΩ的存在。这项研究成果可望阐明基本粒子夸克如何组合物质这一现代物理学的根本性问题。糖蛋白让蛛丝在潮湿环境下保持黏性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2日发表的一篇生物力学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团队发现了蛛丝聚合胶能够在潮湿条件下保持黏性的机制,该成果有助于开发可以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新型聚合材料和黏附系统。地震勘探技术可用于火山岩找油
火山岩发现百余年来,一直存在发现难、控制难、开发更难的问题,如今这一被动局面将被改变。23日,记者获悉,经过近十年攻关,我国火山岩地震勘探技术获得突破,利用该技术仅在准噶尔盆地火山岩中就高效探明原油1 7亿吨,天然气416亿立方米。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