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尺度磁控软体机器人问世
英国《自然》杂志23日在线发表的一篇工程学论文中,德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毫米尺度的磁控软体机器人,能够进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该机器人为矩形,运货的时候可以在爬、走和游三种运动形式之间切换,其将在微工程和健康医疗领域发挥极大潜力。我国机载毫米波测绘雷达完成首次“商演”
记者23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获悉,该所研制的机载毫米波测绘雷达首次“商业演出”大获成功,近日在成都西部山区获得了首幅1∶5000比例尺图像。这是国内测绘市场第一次拥有机载毫米波测绘雷达测绘出的图像。全自主无人艇首航成功
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1月20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无人艇HUSTER-68在松山湖高新区松木山水库首航成功。2018-01-24 标签: 自主无人艇超级电容应用跑车孤掌难鸣?
近日,全球顶级跑车制造商兰博基尼宣称,其要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研制一款全新的超级跑车。该车将使用超级电容器为其提供动力,这迥异于以往的常规电池。该超级电容器使用碳材料制作,与常规电池相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甚至可与车身板件融为一体。可追踪癌细胞的智能微纳机器人问世
癌细胞早期一般藏身隐秘,药物治疗往往难以直达病灶,如今有一种微型智能机器人可以辨识人体癌细胞、红细胞、混合细胞的图像,并自主选择最佳路径,追踪癌细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80后教授李隆球带领团队发明的这款神奇智能微纳机器人,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精准导航,可望在药物传送、生物传感、细胞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医学专家实现精准医疗。美D8新概念客机可节省燃料高达66%
据预测,飞机排放量到2050年将增长三倍。《科学美国人》杂志官网日前报道称,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小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业界合作团队,正试图设计一款被称为“双泡”(double-bubble)的新型D8概念飞机,如果在全面测试中得到验证,有望显著降低航空业碳足迹并提高燃油效率。中欧合作制成地球同步气象卫星毫米波探测样机
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欧空局联合研制的“中欧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11日通过了中欧双方共同组织的验收。它为未来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开展毫米波成像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研制成功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此次全复合材料车体的成功研发,不仅带来车体减重、节能减排降耗、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等,更重要的是探索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应用的方向和实施路径。氮原子大小的量子传感器研制成功
量子技术为计算机小型化开辟了新途径。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了一种微磁场下应用的量子传感器,可应用于未来计算机硬盘识别。中国商用火箭发动机试车
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X系列火箭发动机22日在位于江西省的试验场成功进行整机试车试验。“激光大炮”成品落地 产品将逐渐走向市场
近期,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清除线路飘挂物的“作战工具”发生了一些变化,和以往的“激光大炮”相比,新款清障神器的外形更加炫酷和智能,这是东莞供电局激光产业化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机——激光清障仪,该机是“激光大炮”历经5代的更新升级衍变而来。该装置功率更强、射程更远,激光功率达260瓦,有效作用范围为50米,它也是首次被应用在清除飘挂物现场。新型量子计算机首个基本元件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瑞典和奥地利物理学家携手,研制出了单量子比特里德伯(Rydberg)门,这是新型量子计算机——囚禁里德伯离子量子计算机的首个基本元件。最新研究证明了建造这种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其有潜力克服目前的量子计算方法面临的扩展问题。我自研主动型氢原子钟将现身空间站
记者11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获悉,该所自主研发的空间主动型氢原子钟,在载人航天空间原子钟项目载荷择优评比中夺魁,该产品将在2022年发射,用于我国空间站。全球最大口径核电站爆破阀驱动装置研制成功
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口径为450毫米的全球最大口径爆破阀,日前顺利完成热态开阀试验。这也标志着CAP系列三代核电站用爆破阀全部通过鉴定。会自主学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面世
会自主学习、能选择最优航线、提前发现事故隐患的全球首艘智能船舶“大智”轮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正式发布。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