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信息技术 >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人的数字生活

2018-07-13 09:13: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卢泽华 评论:0
导语:“数字化”已成为提升国人生活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中国也成为全球数字化进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图为90年代的北京市中关村。(资料图片)

  

 

  6月20日,在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科技博览会上,观众与服务型机器人自拍。 陈晓根摄(人民视觉)

  

 

  5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首次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测试巡检。蓝小安摄(人民视觉)

  

 

  5月19日,参观者在北京科技周上体验国际上首款量产版全高清AR智能眼镜。 陈晓根摄(人民视觉)

  

 

  6月11日,读者在张家口市宣化区行政办公中心“信用智能借书机”前挑选借阅图书。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1994年4月2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名为“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的项目上。当天,这项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网络工程顺利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由此成为第77个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迎来了自身数字化建设从无到有、化茧成蝶的起始点。

  24年后,从活力无限的网上购物到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从随处可见的网络支付到“一扫即达”的共享出行……在中国政府、产业和社会各界努力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排名第二的国家。“数字化”已成为提升国人生活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中国也成为全球数字化进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初识“数字化”

  过去“渴望”今成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不少人每天接触最多的‘电器设备’,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讲,叫做步入‘数字化生活’。可是,也有不少家庭还在渴望着一部属于自己的电脑。”这是1997年一篇名为《渴望数字化生活》的文章里的一段话。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数字化”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不少家庭已经购置了电脑,但总体而言,拥有电脑的家庭还是凤毛麟角。

  自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全功能链接以来,中国开始了全面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金桥信息网相继开工建设,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国人面前悄然开启。

  从199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1997年,中国网民数量仅为62万人,此后,全国网民每隔半年即增长一倍,到200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增长到1690万人。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发展高潮也随之到来,免费邮箱、新闻资讯、即时通讯一时间成为最热门应用。新浪、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品牌也迅速打响知名度,在全球互联网产业崭露头角。

  到2002年,中国网民数量飙升至5910万。电脑开始在各个家庭迅速普及,中国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渴望,正转变成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日常。

  回想起自己家里第一台电脑,家住北京的李女士至今记忆犹新。2001年春节前夕,刚刚拿到年终奖的她看到家电卖场在搞促销活动,不由心动,于是就花掉自己积蓄中的4800元添置了家里第一台电脑。此外,她还花了380元购买了一款MP3。

  “家里有台电脑顿时方便了许多。”李女士说,有了这台电脑,平时在家里就可以上网玩玩游戏、查资料、看节目等,以前家里“人气”最高的电视反而派不上用场了。

  仅过一年,李女士就为住在老家的父母也买了一台电脑,并教会父母使用搜索引擎和“QQ”聊天软件。“父母平时喜欢看戏曲,以前都是购买光盘,现在网上一搜就全有了。平时通过网络跟父母聊天也更加方便,省了不少电话费,父母都说这钱花得值。”李女士对本报记者说。

  互联网在国人家庭中的迅速普及有效带动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等互联网应用几乎在这一时间全面开花。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中国网民数量也不断攀升,2008年6月达到2.53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共享“数字化”

  涵盖社会方方面面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吴女士每天6:30准时起床,从她睁开眼的那一刻开始,一天的“数字化”生活就已开启:洗漱之前,先在打车软件上下一个订单,洗漱完毕时,司机一般正好能停在小区楼下。上车以后,吴女士会打开手机里的订餐软件,选取单位附近的餐厅订一份“自取”早餐,下车之后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煎饼和牛奶。单位门口已经装上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考勤系统,只要刷一下脸,就能打开单位的门禁,同时也起到签到的作用。下班后,吴女士会扫一辆共享单车,骑至离单位不远的超市,购买一些蔬菜水果,再预定网约车回家做饭……

  在美国留学生迈克看来,“数字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微信,晚上睡觉前还在看微信,他们可以用微信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转账、叫出租车、订外卖、买电影票、预约挂号等等。”聊起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他曾在给朋友发送的信息中这样说道。

  “数字化”在中国社会的迅速普及与国人对数字化生活的开放态度密切相关。以网络支付为例,中国网络支付起步虽晚,但国人对网络支付的接受度一直很高。截至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二维码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智能手机用户通过其支付账单,在商场消费以及从自动贩售机上购物。《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显示,2017年,国内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亿多笔、金额202万亿多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0多亿笔、金额105万亿多元,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

  对此,新加坡媒体报道称,科技的发展,让中国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两秒钟扫码、三秒钟刷脸对早已玩转科技的年轻人来说不值一提。

  除了民众对数字化生活的热情,中国各地政府也在数字便民服务方面不遗余力。

  登陆“在重庆”网站,映入眼帘的是“安居乐业”、“宝贝计划”、“健康卫士”、“自驾无忧”等功能板块。通过这家网站,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把水电气缴费、医院预约挂号等生活琐事“搞定”。如今,这个整合重庆市多部门服务功能,提供涵盖社保、医疗等370多项服务的网站,已经成为重庆市信息领域智能化惠民服务范例之一。

  在全国各地,像“在重庆”这样的便民服务平台有成千上万个,这些平台通过践行“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给国人数字化生活带来更多便捷。

  建设“数字化”

  “数字中国”大步前进

  在去年国内掀起“双十一”网购热潮的时候,远在俄罗斯的“剁手党”安娜(化名),也加入了这场狂欢。她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在线交易平台网购了来自浙江义乌的一款电子产品。借助中国物流公司开通的俄罗斯专线物流,最快只要一周,安娜就可以从俄罗斯当地快递员手中收到自己的“战利品”。

  当安娜在电脑上随手一点、开始下单的同时,互联网络另外一头的中国义乌,正在将数以万计的小商品向全球各地发送。近年来,中国电商产业迅猛发展,有着中国“小商品之都”之称的义乌也掀起不小的跨境电商浪潮,仅2010-2016年,义乌电子商务贸易额就增长了逾6倍。如今,义乌“全民皆商”已成风潮,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多数义乌市民都运营着自己的网店,吃饭逛街的时间,手机一操作可能就处理了几笔订单。对于义乌而言,电商不仅改变了商业运营方式,带动了当地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更让数字经济“造富”于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义乌全市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90748家,同比增长46.6%。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65.37亿元,同比增长24.67%。

  义乌“全民皆商”、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现象,是“数字化”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今,数字经济大潮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2.9%,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中国“数字化”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成为了耳熟能详的“中国名片”。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网络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都属于数字经济领域。而另一项发明“高铁”,也积极拥抱互联网,在动车组WiFi平台建设、在线点餐、特色电商、联程出行、智慧零售等方面大胆尝试,成为全球数字化应用最多的高铁之一。

  除了带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数字化”还在提升中国社会管理效率,推进社会发展进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这几年跨越式发展,“数字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政府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端应用等信息平台的用户规模已达2.39亿,占总体网民数量的32.7%。同时,中国积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万个贫困村实现了宽带覆盖和升级改造。这些数字表明,在“以人为本”的指引下,数字经济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数字化产业的新时代,未来数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引领者。”论及中国的数字化,美国《财富》杂志这样写道。

(责任编辑:叶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bet365365网址、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