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村民想要的美丽乡村生活?实在一点就是让农村的环境“靓”起来。村民过上现代田园生活,村落环境美如画。成都高新区美丽新村建设,带动了村落环境的变化。日前,记者走进高新东区,实地探访区级“三美”示范村的“环境秀美”。
坛罐乡南雁村:打造特色综合体 村民居住环境提升
漂亮的楼房、房前的微田园、健身娱乐的文化广场、蜿蜒其中的清流河……近日,记者走进坛罐乡南堰村,看到一幅靓丽剪影。距离128乡道百米不到,步行往综合体里走,步步是景。往综合体外走,2000亩核桃基地正释放着该村产业经济活力。
“南堰村综合体的打造给村民们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村民居住环境的变化。”坛罐乡南堰村村支部书记陈军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各自修建的房屋,规划不一,整体散乱,如今,土墙房变成洋房,田间小路变成了水泥大道,乡九义校、卫生院、敬老院、超市、餐饮店、文化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一应俱全。不出村,孩子可以上学,老人就近看病,村民就近购物。
“我的安居梦在综合体实现了!现在房子建的漂亮了,环境变得更好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赶上城市社区的水平。”村民张应奎说,配套好、环境好,城里人来这里旅游都羡慕。
据悉,坛罐乡南堰村综合体的建设,是聘请了专家学者组建专业规划团队打造的。在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了总面积57765平方米综合体,新建农房320户、市政道路2.8公里、桥梁4座、农产品交易市场12100平方米,整治景观河道570米,形成“依山而建、依势造型、错落有致、白墙灰瓦、林盘错落、绿树掩映”的特色新型农村社区。
福田乡龙游村:实施“九改”方针 房前屋后干干净净
一走进福田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路沿线干净整洁,一路种植规整的经济作物,古遗址金花堰边上的凉亭里,坐着几个闲话家常的老太太,一幅美图浑然天成。
过去,一入福田乡龙游村,给人的印像就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公路两边“蓬头垢面”,房前屋后“乱七八糟”。针对这种现状,龙游村提出在基础设施方面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路,在生活习惯方面改认识、改习惯、改态度、改标准的“九改”方针,经过环境专项治理,现在,村里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制度,龙游村彻底换了新面貌。
垃圾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垃圾清运车每天定时清理垃圾,洒水车每天定时洒水、除尘……“每天都有专职的环境保洁员清扫乡村社道,大型垃圾车转运垃圾,洒水车冲洗灰尘,公路两边再无垃圾横飞的现象。”村民江艳说,龙游村聘请专职保洁员对全村16公里村道和社道进行全天候清扫,保证公路沿线两边1米范围内无杂草、无白色垃圾和秸秆等杂物堆放。除此之外,龙游村开展卫生清洁户评比、道德之星、文明之星、文明院落等评选,让大家都不甘落后,争比赶超,全村632户家庭房前屋后整整齐齐,公路沿线干干净净。
清风乡三清庙村:推行“河长制” 污水变清流
冬日的清晨,清风乡三清庙村薄雾笼罩,阳光透过云层将余光洒在流经村落的乌龟山斗渠上,波光粼粼;岸边葱郁的树木,让这里显得生机勃勃。由20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每天自发在河道一线“找茬”,揪出一个个污染点,建立河道“病历卡”。
“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河面上看不到漂浮物,水清澈了很多。”三清庙村村民彭强感慨,这得多亏了村里推行的河长制工作。河道的水草、渔网、淤泥清除了,农业灌溉也方便了。如今,全村河道断面由专职人员进行疏通,保障排水通畅,农田周围2万余米毛渠全面清淤,保障春耕夏种水源充足。
河长制“把脉”,三清庙村采取的另一项行动则是护岸,就是要清除河堤垃圾。经过整改,“村前往河倒,村后往街扫”现已成为过去。如今,三清庙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定期对河道水域及河岸做保洁,村民的护水意识也更强了,三清庙村的水清岸静既维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乡村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韩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