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约现场
5月10日,由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教授领衔且直接参与投资的科恩伯格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项目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科恩伯格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项目落户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入驻诺奖团队增加到4家,成都高新区入驻诺奖团队达6家。全球顶尖科技团队的相继落户,将推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生态圈构建,推动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建设。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效果图
“诺二代”入驻生物城 建设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
罗杰•科恩伯格是名副其实的“诺二代”,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2017年11月,罗杰•科恩伯格与合伙人在成都高新区共同创办了非同(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非同生物”)。公司主要致力于生物大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开发,已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水准的技术和科研平台,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产品线,并完成第一轮融资3000万元。
此次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非同生物科恩伯格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项目,不仅是他领衔,更是他直接参与投资的项目。该项目将通过与罗杰·科恩伯格创办的美国上市公司合成晶体制药公司(Cocrystal Pharma)共建结构与计算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先导药物分子优化设计技术,开展创新型生物大分子生物药物的研发,包括建立早期靶点筛选、靶点验证平台、抗体人源化和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据了解,科恩伯格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今年8月将完成整体入驻。
“我们之所以选择成都是因为天府国际生物城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土壤。”罗杰•科恩伯格说,这里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人才,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初创公司的起步非常有利,希望以后能够长期和成都高新区合作。
“科恩伯格教授选择将发展基点放在成都高新区,体现了对我们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的认可。”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聚集15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天府国际生物城是成都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空间,未来将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四大主攻方向集中发力,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千亿产业,将国际生物城打造为世界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引进全球顶尖团队 推进国际生物城产业生态圈构建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科恩伯格是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这样的诺奖“传奇父子”全世界仅有6对。
1959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2岁的罗杰·科恩伯格亲眼见证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颁奖实况,领奖台上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让他敬佩不已。老科恩伯格发表《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小科恩伯格,因其在揭示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本质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获得诺奖。但小科恩伯格并不满足于基础研究的成就,他认为他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对人群健康有重大意义的产品。因此他创立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合成晶体制药公司(Cocrystal Pharma)、同时担任美国X基因生物科学公司(Xenetic Biosciences)总裁,此次又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立科恩伯格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项目并发起设立非同(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高新区与诺奖得主的成功“牵手”,得益于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柔性引才政策。今年4月,成都高新区发布《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提出,进入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海外人才以及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省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可不受每年在成都高新区工作的时间限制,同样享受人才政策。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入驻诺奖团队已达6家,天府国际生物城就占据4家。自2016年3月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立,先后有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胡贝尔、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毕晓普、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等4位诺奖得主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达成合作。
罗伯特•胡贝尔教授此前到生物城实地考察,并给予了极高的赞许,“我坚信生物城有实力把良好的规划理念迅速落地。我参观过很多欧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发展速度比它们还快。”
毕晓普则对生物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样优美的创业环境,对吸引高层次人才很有帮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高新区将成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镇,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会变得和美国波士顿一样在生物医药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更多全球顶尖团队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完善生物产业生态圈。”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启动建设两年来,累计签约项目98个,协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其中2017年新签约项目共计52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现有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3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21个。已引进创新药品种11个,国内首仿药品种27个,创新平台24个。
(责任编辑:臧玲娜)